提要:顺理成章的推导是,如果能从根本上扼制住老百姓买房的欲望,那么在市场供给不变的情况下,价格自然会下降。其实,目的只有一个,把冷却下来的住房需求给激活,把老百姓沉睡的钞票给激活,以保证经济不会滑坡。
□张军
在央视新闻联播一天接一天地狂批,和新华社连篇累牍地轰炸后,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又如期而至了:首套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,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%;家庭第二套住房,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%,而且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.1倍;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,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。
措施之严厉,可谓史无前例。很显然,国家这一次是要对住房需求下重手了。顺理成章的推导是,如果能从根本上扼制住老百姓买房的欲望,那么在市场供给不变的情况下,价格自然会下降。
坊间一直有个说法,叫“房价总理说了不算,总经理说了才算”。这一次,国家似乎要拿回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话语权。愿望是良好的,住房需求成了政府与开发商博弈的焦点。
刚好在政策出台的同一天,笔者看到了任志强微博上的一段话:三套房子一个买,想挑那个挑那个,随便着砍价;三套房子两个买,比着挑,互相砍价;三套房子三个买,先到先挑,商量价;三套房子四个买,抢着挑,给就行,不砍价;三套房子五人买,排着挑,欲涨价;三套房子六人买,摇号挑,小涨价;三套房子七人买,没得挑,必涨价;三套房子八人买,不让挑,明涨价,你不要他要;三套房子九人买,不敢挑,大涨价,爱买不买;三套房子十人买,不是挑是抢,说多少是多少,不买拉倒;一进入恐慌性购房,买卖双方都失去理性了。
现在的市场恰恰到了“非理性”的关口。有两个例子:一个是北京通州。自从传出北京城市东扩的消息后,这一个郊区城市就陷入疯狂,楼价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,从1万多元/平方米狂涨到了3万元/平方米,售楼小姐无不摆出一副“爱买不买”的神情;另一个是番禺的华南板块,番禺公示的规划称,这一区域将划出15地块建各种市政配套设施。消息一出,二手楼应声涨价。据说一个业主不到90平方米的房子,开价84万元,立刻仍十几二十号人排队看房。业主一看架势不对,房门一关,不卖了!
两个例子说明什么?说明在买楼者心里,这个房价还会一个劲地往上涨,什么时候买都不会亏。这里面,究竟有多少跟投资有关,多少跟真实住房需求有关,很难分得清。大概,国家的调控政策也不想分清,反正泥沙俱下地一概打击。就像去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,头发胡子一把抓地支持一样。
还记得去年,为了鼓励大家买房,首套房的利率硬生生地打了七折,首付也是优惠再优惠,甚至二套房,只要能证明是改善型住房,也可以优惠。虽然,谁也不知道,改善型的真实标准是什么。
其实,目的只有一个,把冷却下来的住房需求给激活,把老百姓沉睡的钞票给激活,以保证经济不会滑坡。那时,住房需求是多么可贵。一转眼,市场活跃了,住房需求又变得面目可憎了,住房需不需要改善已经不重要了。在政策调控者眼里,所谓的需求,不过是一个变量,是经济风云变幻中拿来说事的一只棋子。
想起了刘明康那句话:遇到炒楼的情况,银行有权不贷款,“你有钱,你自己买去”。这句话,为什么去年不说?
张军